双波长输出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
日前,美国Princeton大学和英国Sheffield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双波长输出的中红外量子级联(QC)激光器,该项研究的负责人为Princeton大学电子工程系中红外技术在健康和环境领域应用中心(MIRTHE)的主任Claire Gmachl教授。该QC激光器采用不同于传统QC激光器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温度,为QC激光器在医疗诊断和环境遥感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Princeton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Kale Franz表示:“这项研究表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以往对QC激光器的认识,对QC激光器的载流子动力学行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样做将有望在今后进一步改进QC激光器的性能。Gmachl Princeton表示:“改进QC激光器的性能可以提高光谱激光系统的特性,实现更加灵活、成本更低的应用。”
Kale Franz和他的同事Stefan Menzel仔细研究了一些最初难以解释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存在第二个激光波长,并且其性能与温度有关。随之,他们发明了高K-空间(K代表波数,即电子动量)激光器。
激光产生的机制源于粒子数反转,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先被泵浦到较高的能级,随后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同时辐射光子。在单个能带内,电子通常位于K-空间最低值,即零附近。光跃迁通过这些低K值电子产生。在QC激光器中,利用K值为零的空间非局域能态准平衡电子,粒子数反转可以实现最大化。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独特的QC激光器结构,利用电子从能态5跃迁到能态4(5→4)实现第一个波长(见图)。传统的QC激光器电子从能态3跃迁到能态2(3→2)。5→4跃迁产生激光振荡的同时,4→2跃迁也产生激光振荡,因此可以实现双波长输出的QC激光器。5→4跃迁对应波长为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