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程:成本控制
企业实现成本计画的重要手段。成本控制以预先确定的成本(计画成本﹑定额成本或标準成本)为依据﹐对生產和销售一定数量的產品所发生的物资耗费﹑劳动耗费和其他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控制工作贯穿於生產经营的全过程﹐始於產品的设计阶段。根据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目标成本管理﹐由技术设计和经济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保证新產品试製和老產品改型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在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
成本控制首先确定先进合理的成本控制标準。成本控制标準是对各项费用开支和各种资源消耗所规定的数量界限。它包括原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费用限额等。在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应经常把成本发生的实际情况与成本控制标準进行对比﹐对发现的偏差及时纠正﹐使费用和消耗在成本控制标準内发生。
在生產经营过程中﹐各类人员在成本控制体系中都负有责任。班组工人在提高產品產量和质量的前提下以定额为依据﹐对原材料﹑工具﹑工时等消耗进行控制﹐不断提高劳动生產率和设备利用率﹐降低和节约原材料消耗﹔技术人员探讨產品功能与成本间的关係﹐力求以最低成本达到產品功能标準﹔生產管理人员协调和组织均衡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资金的佔用﹔经营管理人员控制材料採购成本和储备资金佔用以及管理费和销售费等的支出。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机械工业企业普遍推行会计制度﹐以核算生產费用和计算產品成本。这属於事后的成本管理。第一个五年计画以来﹐推行了计画管理和定额管理﹐试行了成本计算定额法﹐使成本管理从单纯的成本核算发展到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画﹑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使事后“算成本”变为事前“管成本”。为了加强成本管理﹐需要作好定额工作﹑原始记录工作﹑计量工作﹑物资收发领退工作﹑内部计画价格工作等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求对成本指标进行分解﹐实行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明确划分责﹑权范围﹐并制订成本管理制度﹐形成成本管理的保证体系和责任体系﹔要求实行全面成本管理﹐也就是全过程成本管理和全员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