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的集成监控体系结构
企业的供应链集成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供应链集成实践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企业供应链的集成涉及许多领域,而且,集成的实现方式与企业制造技术、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市场环境等方面息息相关,还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 企业集团供应链集成的需求分析
企业集团供应链中的核心是主机(整装)企业,它与销售单位和配套零部件生产厂之间的物流构成了供应链系统。供应链运作性能对整个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产品供应链集成监控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将集团供应链中不同地理分布的经营活动通过多代理的基础结构集成在一起;集团成员共享经营计划、库存、库存状态及其它与产品流协调相关的信息,并可以借助信息网络连接整个供应链;使集成协调的供应链对不确定性、启动惯性、延误、经营活动异常等具有特殊的响应能力,大大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1.1 提供用于企业供应链集成建模的工具
平台的集成对象是供应链的所有经营活动。供应链中涉及许多经营实体,在多代理结构中,这些经营实体都被视为不同的决策代理,并具有一种或几种经营决策功能。设计者首先必须保证集成平台可以建立或识别组成供应链的所有经营实体(代理)的类型、功能、输入和输出,以及经营实体之间的约束关系,承担每个经营活动的实体属性等。为此,集成平台的建模系统必须具有以下功能:①提供面向过程的经营活动的功能组件库;②提供抽取各种功能,并组成供应链各层次和类型的经营代理方法;③提供确定代理的输入、输出、属性等手段;④提供新建、修改、增删代理属性的手段;⑤提供建立、修改代理约束关系的工具;⑥提供新建、修改、增删代理的工具;⑦提供显示整个或局部视图的供应链模型工具;⑧提供查询功能组件库、代理、约束信息的工具。1.2 支持集成的供应链中代理之间的协同工作
企业集团集成的供应链上存在许多的决策代理,这些异地分布的代理所处的环境和拥有的条件千差万别,经营决策维持其独立性,而且,供应链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偏离计划的各种扰动,所以,集成的监控平台必须能够支持代理间的协同工作:①可以支持每个代理的平行或序列的决策活动;②保证代理工作的独立性;③根据供应链整体的经营目标对代理的行为进行约束;④根据预选确定的规则对多个代理的同时操作提供协调;⑤允许根据权限对异地的数据库信息访问和操作;⑥记录代理的工作请求,避免对重复请求再处理;⑦支持任意规模的操作对象;⑧允许根据权限对操作对象变化锁定;⑨提供将格式化的数据处理为单独的操作对象;10技术数据的安全性保证;11提供相同类型数据一致性的检验。1.3 支持异构的分布式通讯环境
供应链的集成监控平台对于整个企业运行监控系统来说不是独立的,它需要与企业集团的其它运行监控子系统之间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从其它子系统中获取经营活动所需的输入信息,同时为其它子系统提供决策结果。另外,供应链涉及异地分布的许多经营实体,这些实体可能处于不同的信息环境,所以,集成的监控平台必须是开放的,其要求具体表现在,①提供供应链经营实体与其它应用软件的信息交互手段;②支持异地、多地的通讯;③对异构的硬件环境的适应性,包括DEC(DigitalEquipmentCorporation)、HP(HewlettPackard)、Sun、IBM、PersonalComputer等;④对异构操作环境的适应性,包括UNIX、Mac/OS、MicrosoftWindows、OS/2、MVS、OS/400等;⑤对异构数据库的适应性;⑥对不同通讯协议的适应性,包括BitBus、TCP/IP、MAP、HTTP等;⑦对不同网络通讯环境的适应性,包括DataBridging、Internet、E-mail、FTP、Telnet等。1.4 供应链运行的监控、数据分析和评价功能
建立供应链集成监控平台的最终